学院新闻
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
感受移民文化 体会柴湖风情

时间:2018-07-26来源:

(通讯员 彭华)7月20日,华中师范大学博闻实践队水库移民调研分队前往柴湖镇柴湖新城,并与柴湖新城移民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全淅林进行了访谈,在全淅林带领下,实践队成员参观并感受到了柴湖独有的移民文化,更加深刻体会到了柴湖镇的风土人情。



上午八点,水库移民调研分队便在全淅林馆长引导下抵达了移民文化博物馆。在讲解员带领下,队员们参观了五十多年来不断变迁的柴湖,并访问了同样是老移民的全淅林馆长。随后实践队员们在全淅林带领下开始参观柴湖文化站,“1958年9月1日,惊天动地的开山炮响,宣告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式开工,流淌了千万年的汉水将从此开始倒流。”讲到深情处,全淅林拿出他搜集到的珍贵的历史资料,向队员们介绍当年大移民的情景,他说:“倒流的江水将顺着汉水、丹江及其大小支流进入湖北、河南两省毗邻地区的沟沟汊汊,将淹没无数的村庄和良田。为此,与兴建丹江口水库大坝同时启动的,还有两省淹没区共38万人的移民大迁徙。其中,河南淅川县的移民就占有20万人。”队员们还了解到当时一句在移民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“割罢麦,收罢场,收拾收拾下钟祥”,流露出当时人们的悲壮。



结束了对文体中心的参观,下午调研分队继续下乡,来到了柴湖较为偏远的凌楼村进行调查。在村民们提供的—辆敞篷三轮带领下,队员们深入到了村子里进行采访。其中罗丽香老人在提到移民时尤为激动,“当地人办理红白喜事、过节等都与河南人有差异。耕作方式上,淅川人主要以旱作为主,到了这里却是种水田。在淅川老家,我们不种植棉花,而这里却是优质棉的主产区。许多农民来到这里,不会说话了,不会种田了,很是苦恼。”事实上,像罗老人这样的移民还有不少,刚来时不适应,适应之后又难以融合,如何做到有效的文化沟通与适应,是当地村民们一直以来的困惑。



文化的融合与适应非一朝一夕,体验完一天的调研实践后,历史文化学院彭华同学感触很深,“柴湖的移民也有教训可供吸取,几十年来,柴湖移民在与当地的融合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现象。而柴湖的移民也有教训可供吸取,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柴湖移民中积累的经验,也需要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。”


   

  

联系我们

  • 武汉市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西区文科教研综合楼(北楼)7-9楼亚洲bet356体育官网登录网址

  • sociology@mail.ccnu.edu.cn

  • 联系电话:027-67868324

  • 书记信箱:973141081@qq.com     院长信箱:pfu@mail.ccnu.edu.cn

官方微信

网站浏览量: